#農報隨手貼 水果外銷只能靠中國?
【技術與市場決定了買賣兩方的籌碼】
常有人說:「台灣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這幾年屢創新高。」不靠中國吃飯我們活得下去嗎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首先分享一個貿易常識,台灣對中國的出口貿易,超過4成是積體電路與晶片,次多的是電子通訊與視聽產品。這些品項的特色是「出口到中國後再被加工成3C產品,銷售至歐美國家」。
這代表,就算兩邊政府關係不佳,只要中國想賺美國人的錢,就還是得向台灣進口晶片。(甚至現在晶片已經成為稀缺物資,情勢對台較有利)。
----『如果只會解釋數字,往往容易誤判情勢。』
----『以產業鏈角度解讀洞察,才能產出見解。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回來看農業,2010年之後是水果出口中國的熱戀期,中國的農業紅利也加速了鳳梨、棗子、蓮霧的產業轉型。10年之後,我們看到了優秀的產銷班、貿易商、加工業者不斷精進生產技術,也開拓中國以外的市場。
十年之前,農業只能靠中國,是因為技術不夠好。十年之後,有人靠技術打天下,走出自己的路,而一些來不及轉型的,也只能繼續靠中國了。
#格外農品